当前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迭代的“共振期”:药监加速创新器械审批、医保覆盖延伸至AI及手术机器人、政府采购明确国产替代导向。在此背景下,雷泰医疗总经理李红雨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公司正将肿瘤放疗领域积累的毫米级精准技术与全球首创的“双层交错式光栅”复用至医美祛疤等新场景,同时以“技术输出+属地化合作”模式撬动海外市场。
毫米级突破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三大手段之一。然而高端放疗设备市场长期被西门子、瓦里安、医科达等少数国际巨头垄断,设备价格高昂,维护成本不菲,核心技术壁垒森严。李红雨指出行业痛点:“放疗赛道专业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做原创资本等不起,做仿制核心专利绕不开,底层逻辑受制于人,难以超越。”
雷泰医疗的突围之路始于对核心技术的坚持。该公司最早从研发放疗设备的核心部件——智能计划系统、多叶光栅、智能影像、加速管起家。“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我们走了将近30年。”李红雨强调,“从拿到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到产品上市,又经历了四五年的不断优化迭代。”
最核心的突破在于雷泰医疗全球首创的“双层交错式光栅系统”。传统放疗设备的光栅(用于精确遮挡射线、保护正常组织的关键部件)多为单层平面遮挡。雷泰研发的双层光栅能立体运动,形成三维交错遮挡。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雷泰设备区别于进口竞品的差异化优势之一。
雷泰最新的SuperX机器人放疗系统,将机器人技术集成应用于放疗床,结合自研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治疗过程中对运动靶区(如随呼吸移动的胸腹部肿瘤)的实时追踪和亚秒级(0.5秒)响应调整,将精准放疗推向了新的高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响应速度达到0.5秒,这要求所有系统必须自主可控,否则信号传输延迟就追不上。”李红雨说。
放疗技术场景延伸
在北京亦庄雷泰医疗的展厅内,一台10吨重的SuperX机器人放疗系统样机静卧一旁,而在它附近,一个可移动的小型机器人平台正在演示灵活转向——这是雷泰专为医美祛斑祛疤开发的新设备样机。
在高端肿瘤治疗设备站稳脚跟后,雷泰医疗开始思考技术的场景延伸,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寻求更快的商业回报,支撑长周期的原创研发。
“原理并非我们创造,放疗科早已用加速器的深部X射线治疗皮肤癌和疤痕增生。”李红雨解释说,“我们的创新在于让它小型化、移动化、智能化、更安全。”该设备能量可调,高能量光子可用于体表肿瘤(放疗科),低能量光子则可用于祛疤祛斑(整形科/皮肤科)。其核心优势在于将肿瘤放疗的毫米级精度引入医美领域。目前样机接近完成,虽未上市,已收获大量意向订单。
谈及未来探索,李红雨提到了射线“无形针”的概念。目前雷泰医疗还在探索将高精度、可追踪的射线技术应用于心脏病(如替代有创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风湿病等领域。“关键在于射线的精准可控和实时追踪技术,如果能像‘无形针’一样精准作用于跳动的心脏靶点,将是巨大突破。”李红雨透露,相关预研已在进行,但技术挑战巨大,需解决更快速度(超越呼吸运动)的动态追踪建模问题。
“跨界不是机理创新,而是成熟技术的场景转换。最难的精度问题在肿瘤放疗中已解决,跨界反而难度相对较小。”李红雨强调,这种基于原创核心技术的灵活跨界,是雷泰医疗区别于仿制型企业的关键能力,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创造增量空间。
出海“破局”
高端医疗设备出海,仅靠低价难以撼动国际巨头的市场地位和用户习惯。雷泰医疗的策略是:性能达标是基础,差异化优势是突破口,借势“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创新的“技术输出+属地化合作”模式。
“性能达标是敲门砖。治不好病,再便宜也没人用。”李红雨坦言,雷泰医疗设备需在关键参数(如剂量率、精度、速度)上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其优势在于创新的双层光栅、机器人集成、快速响应系统等差异化特性,以及更灵活、更贴近临床需求的定制化能力。“国际巨头创新迭代慢,决策链条长。我们有生存压力,创新思维多,速度也要更快。”
雷泰医疗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作为出海重点,原因在于政策友好、需求明确且能规避部分西方壁垒。“我们提供技术,他们负责生产、销售,使用当地品牌。当地能获得税收、就业,控制供应链安全,产品也更容易获得本地政府集采支持。”李红雨解释称。目前雷泰医疗正与东南亚(如印尼)、非洲(如刚果)等多国相关机构推进此类合作谈判。
她认为,唯有掌握原创核心技术,并基于此构建起从设备到软件、从临床方案到标准的完整体系,才能真正打破这种困局。“没有原创,就不可能摆脱别人的标准。我们必须练好原始创新的内功,并把成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验证和推广,最终实现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并跑’乃至‘领跑’。”
去年,在苏州深耕16年的雷泰医疗,被北京亦庄作为高端制造重点项目引入。“亦庄的优势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与我们SuperX机器人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李红雨表示,落户亦庄是公司发展的新起点。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