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颈部脊髓损伤的患者借助脑机接口外骨骼气动手套重获抓握能力、仿生义肢可以让截肢患者弹琴作画、渐冻症失语患者通过无线植入式脑机接口“开口”说话……近期脑机接口技术频频实现新突破,国内外应用案例密集落地,将脑机接口这一前沿技术再次带入公众的视野。
脑机接口是什么?据业内专家介绍,人体的运动,大部分都依赖于大脑生成的信号指令,这些指令通过遍布人体的神经网络控制人体进行活动。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捕捉大脑产生的脑电信号,将其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指令,可以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
“如果说大脑是司令部负责下达命令,脑电波信号就像传令兵,带着大脑的命令沿着驿路一样的神经网络向肌肉、器官传达命令。”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何熙昱锦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脑机接口技术就是铺出新的“驿路”,让大脑的命令可以传到身体外,再通过算法把它们翻译成机器能理解的指令。脑机接口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就像给大脑装了一个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
脑机接口可以实现哪些功能?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告诉记者,目前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医疗领域。比如某些瘫痪患者,其神经系统遭到破坏,大脑对于身体各部位的指令传输中断,导致患者失去行动能力。脑机接口可以直接从大脑中接收脑电信号,跳过受损的神经“路线”,将信号输出到人体外的设备中。患者不仅能够用意念控制电脑,甚至还可以借助机械臂实现喝水等日常功能,大大改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业内专家表示,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人类思维与外部世界直接交互的一种新路径,不仅为疾病患者生活的改善带来了希望,也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带来了无限可能。
罗敏敏表示,脑机接口技术能做的远远不局限于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有望提供一种更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
“除了医疗领域,大健康和人机交互是脑机接口技术最有前景的两大拓展方向。在大健康领域,现代社会中睡眠障碍、焦虑压力等问题越来越普遍,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巨大应用空间。人机交互领域同样潜力巨大,大脑操控的智能终端控制应用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