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倪娴慧 记者 李多闻)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庙堂巷19号一建筑突发火灾。面对狭窄巷道和猛烈火势,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调集御3T无人机升空,通过无人机协助定位,仅用20分钟大火即被扑灭。此次高效处置,是苏州支队应用低空无人机提升城市消防安全能力的最新例证。去年11月18日,苏州市被确立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苏州支队依托地方低空经济发展优势,将无人机融入灭火救援多个环节,逐步构建起覆盖监测预警、精准打击、防救结合的消防救援空中网络,立体化守护城市安全。
在姑苏区庙堂巷火灾中,御3T无人机的高空侦察与热成像测温功能大显身手。它迅速侦察热源,第一时间确认无人员被困,精准穿透浓烟识别出主火点和隐燃区,标记出高温危险区域,并评估建筑结构安全,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这种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克服了单一维度救援的局限,利用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力量执行多场景侦察、灭火任务,地面力量则依据空中获取的关键信息处置灾情,并结合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全方位信息互通,形成从预警、调度到救援的全链条能力,显著提升了应对复杂火灾及灾害事故的效能。
今年4月,苏州支队利用消防直升机高效处置一起森林火灾。直升机从基地出发5分钟即抵达现场,1分钟内完成取水并飞至火点上空洒水,累计作业9架次,洒水7.2吨,约15分钟彻底扑灭森林火灾。苏州市森林面积广阔,传统森林火灾扑救常受地形制约、水源限制和时效滞后等问题困扰。而无人机与直升机的应用,突破了地形限制,大幅提升立体化救援效率。依托城市低空应急救援网络,直升机可在接警后10分钟内飞抵市内森林最远端,从太湖、阳澄湖等周边水系快速取水,利用吊挂水桶实施洒水灭火。配合红外三维热力侦察,直升机能锁定悬崖、陡坡等复杂地形火源,实施连续空中打击,有效阻断火势蔓延,将火灾扑救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苏州支队还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通信保障队伍,充分发挥无人机等设备效能。采用自主采集、共享共用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高效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建设涵盖风险防范、知识学习、案例参考等的辅助决策信息库。应急状态下,该信息库可通过无人机实现灾害现场关键信息全方位高效采集、建模与分析,满足各级消防指挥员救援指挥决策需求。
据了解,苏州支队组织各执勤队站在辖区开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六熟悉”、消防演练等工作,拍摄重点单位、公共高层建筑、高层住宅及救援现场全景图,每月上传不少于15处场所至无人机管理系统,进一步织密城市安全防护网,有效提升救援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