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恩科技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测试康复机器人设备。
今年来,外骨骼机器人以“登山神器”之名走红出圈——许多游客在爬山时租赁并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上下山更省力。
事实上,外骨骼的应用远不只于此。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威恩科技就将外骨骼技术应用于康复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已在国内20多家医院、养老院、社区服务等场景落地运用,服务脑卒中、脑损伤患者。近日,威恩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第一阶段),投资方为深圳恒邦资本主导的广西中科恒邦。
科技范
有的能戴在手上 有的像钢铁侠战甲
从类似“钢铁侠”战甲的下肢外骨骼悬吊机器人,到重量仅9千克的居家康复机器人,再到戴在手上的手指康复设备……在威恩科技展厅,各式康复辅具器具尽显“科技范”。
威恩科技总经理张艳玲说,公司创始团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创业初期即获得厦门“双百计划”人才政策的支持。2020年,威恩科技进军数智康复与护理服务领域,围绕康复全周期需求研发多款康复机器人,为康复医院、社区及家庭提供软硬件一体的全周期康复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授权1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
“对于多数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初期难以自主运动,需要外部力量牵引,康复机器人可以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张艳玲说,他们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如同“教练”,能够识别患者运动方向和力度并提供辅助,同时,机器人支持实时生成数据,便于医生做数据分析。
更好用
家用AI康复机器人 让康复就像做游戏
综观威恩科技的发展,“医工结合”是推动产品创新的关键路径。“医生出题,我们的科研人员和医生协作打造紧贴临床需求的产品。”张艳玲介绍,威恩科技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等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已有4项。
传统的康复设备多、体积庞大,难以满足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的需求,针对这一痛点,威恩科技创新研发了体型小巧、方便携带的家用AI康复机器人,并在系统中内嵌多款益智类互动小游戏,引导患者通过互动游戏完成四肢训练。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中,这款机器人榜上有名。
眼下,威恩科技研发团队正向新一代家用AI康复机器人发起攻关。张艳玲透露,公司将依托AI智能体技术,构建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广泛采集各类测试数据,‘喂养’海量数据提升AI模型的智能化水平,使其更懂患者需求,更贴合临床实际。”
实力强
厦门康复辅具产量 位居全国前列
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康复辅具产品升级,威恩科技的探索,是时下康复辅具行业的一个缩影。
康复辅具是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拥有辅具生产企业近200家,助听器、矫正器、家庭无障碍辅具的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不少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为康复辅具产品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翅膀”。例如,势拓医疗生产的防褥疮电动护理床,可通过24小时智能动态调节床面压力分布,降低卧床老人、行动不便病人患褥疮的风险;狄耐克聚焦脑电波交互技术,布局睡眠健康、认知康复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发群体需求增加,以及技术升级和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智能康复辅具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我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图/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