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一纸《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掀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发展历程中的一段难堪往事。
清算之下,不少头部车企要退还的补贴数额竟然超过了亿元。
有评论指出,此次清算不仅是对过去五年补贴发放情况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从政策扶持转向到了市场驱动。而这一次自上而下的深层次变革,必将对现有的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萌芽阶段,我国通过向车企发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成功点燃了市场的热情,推动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和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随着产业逐渐成熟,补贴这把双刃剑的副作用也日益显现。部分企业患上了“补贴依赖症”,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更有甚者,不惜铤而走险,骗取财政补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了动态调整制度,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补贴政策。
此次《公示》便是这一政策调整的具体体现,多家车企在2016 - 2020年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较申请金额大幅减少,主要原因在于申请补贴的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或车辆未按要求上传运行数据。
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这场补贴复查中也未能幸免。2016 - 2020年,该品牌平均每年获得376万元的补助资金,2019年更是高达811万元。但初审核查后,实际补助车辆较申请数量减少近5000辆,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减少约1.42亿元。
北京某企业在补贴方面曾是“大户”,2016 - 2020年平均每年获得1.24亿元补助资金,2017年更是高达约3亿元。然而,初审核查后,实际补助车辆较申请数量减少约2776辆,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减少约9700万元。
广、一、吉、上、奇、东等企业,也获得了高额的推广应用补贴,但补贴金额差异较大。东平均每年补贴金额最高,约1305万元;奇次之,每年平均补贴金额为794万元;吉平均每年补贴466万元;广、一平均每年补贴金额在200万元 - 300万元区间;上最少,每年平均补贴金额仅91.5万元。
与高补贴相对应的是,部分车企核减的补助金额也十分惊人。2017 - 2020年,东核减补贴金额超3700万元;一超1090万元;奇和某新能源头部企业金额类似,都超过了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其于2020年首次参与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该公司申报推广的车辆均符合政策规定,成为了行业内的合规范本。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阶段,补贴政策就像一股强大的助推力,为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补贴政策、人才政策等诸多利好政策的支撑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在补贴大行其道的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速双双超过50%。而到了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
事实上,随着推广应用力度的逐渐加大,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主体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私人消费占比大幅提升至70%左右。充分证明了补贴政策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然而,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些企业过度依赖补贴,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市场竞争的意识,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
此外,部分企业为了骗取补贴,不惜弄虚作假,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6 - 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动态调整制度。
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中,明确提出要调整完善补贴标准,从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等方面提高财政补贴准入门槛,并严厉打击骗补行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打击了骗补企业的嚣张气焰,引导企业将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上。
2019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再次调整,补贴做减法、服务和监管做加法。通过减少补贴金额,促使企业降低对补贴的依赖;同时,加强服务和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进入稳步提升的阶段,但提升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指标与产品安全性的矛盾有所显现。为了平衡技术进步和产品安全的关系,当年4月,《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发布。
该政策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并借鉴其他国家做法,为避免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费,综合考虑国内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产业发展等因素,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及以下,但对采取“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执行30万元限价要求。
在补贴资金清算时,四部委综合参考公告、行驶证、车辆使用单位、国家监控平台等多角度信息,并进行现场核查,综合确定各领域车型类别。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优化了补贴政策,确保了补贴资金的合理使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如同一位高明的舵手,引领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向上发展。
2024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连续五个月超过50%,这一数据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
未来,尽管补贴会呈逐步退坡的态势,但我们也希望,在补贴的惠民大潮中,合规的不应只有特斯拉这一家企业,我们的企业必须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通过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赢得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