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宇树科技H1机器人扭起秧歌;当北京马拉松赛道上,人形机器人与人类选手并肩奔跑;当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引来万人围观——人形机器人正以“新物种”的姿态,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这场由AI驱动的产业革命,不仅重塑着生产逻辑,更在重新定义人类与技术的共生关系。
从“炫技”到“实用”的跨越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50%。比亚迪、吉利等12家车企流水线已部署超500台人形机器人,中国移动1.24亿元采购订单落地,标志着工业场景率先爆发。
双轮驱动产业狂飙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工信部计划出台专项政策,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
7月,工信部宣布开源550万条训练数据,宇树科技G1机器人完成720°凌空回旋踢,智元机器人中标中国移动7800万元订单,资本与技术共振加速商业化落地。
未来展望:
专家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2035年达万亿元级别。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向“通用智能体”演进,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群体智能等技术实现跨场景自适应。
然而,技术跃迁需同步构建伦理安全框架,如ISO/IEC TS 22440人工智能安全标准、IEEE人形机器人伦理研究小组的成立,正为产业健康发展划定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