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杜冠甲
7月15日,随着混凝土泵车缓缓收泵,位于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平顶山市丰佳汤业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调味料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工人们正加紧安装调试设备,为项目投产做最后冲刺。
在平顶山天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内,橙色工业机器人正与“Yawei”大型机床协同作业
“为确保9月底顺利投产,我们增派了50多名工人抢抓进度。”项目负责人王广滨介绍,该项目总投资6.32亿元,规划建设8条智能化骨汤膏生产线与8条智能化骨汤粒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6亿元,年税收逾2800万元,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为郏县绿色食品产业链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平顶山天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橙色工业机器人与大型机床协同作业,高效运转。“我们投入了1.5亿元实施数智化改造,重点升级的2号立体非晶变压器车间,通过智能排产系统、全自动铁芯叠装设备等新技术赋能,显著提升了生产效能:产品定制响应速度提升40%,交付周期从25天缩短至15—20天,非晶变压器能耗较传统产品降低40%,年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该公司董事长武天佑介绍。目前,该公司订单已覆盖国内20余个省份及全球80多个国家,订单量同比增长45%,生产计划已排至2026年1月。截至今年6月底,销售额突破2.6亿元,其中外贸销售额达1.1亿元。
丰佳汤业和天晟电气的蓬勃发展是郏县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缩影。近年来,郏县坚持“项目为王”导向,大力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纵深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上半年,该县纳入规划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共19个,总投资94.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6亿元;各乡镇(街道)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达34.18亿元。
在平顶山天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内,黄色机器人正执行精密的自动化操作
郏县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推动企业加装“数智引擎”,培育省级智能工厂与专精特新企业梯队。目前,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创新平台6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产业升级效能持续释放。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行政审批全程代办、信用修复全程网办等22项改革举措,平均为企业缩短审批时限3个工作日。要素保障持续强化:积极邀请高校专家开展“产学研”对接,常态化组织“政银企”融资活动,上半年为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3.7亿元;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程,开展技能培训16241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82人,高技能人才56人。
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据统计,今年1—5月,郏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平顶山市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2.7%;税收收入5.7亿元,增幅达10.0%。多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平顶山市平均水平。
“我们将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郏县县长李红民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新兴产业招引与传统产业转型,始终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摸排、培育、申报全链条协同推进,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搭建高端创新平台,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