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7月24日消息(记者陈静)7月24日,2025重庆数字水利技术交流会在渝召开。100余名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领军企业的行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数字孪生体系建设、智能装备应用、防汛减灾技术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交流。
2025重庆数字水利技术交流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陈静 摄)
会议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合肥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等8名专家学者分别以《堤坝险情智能巡检四足仿生机器狗系统与立体感知技术及实践》《基于多传感融合的水利监测装备与预警技术》《数字孪生智能泵站关键技术与应用》《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中小流域洪水预报及水库防洪调度技术难点思考》《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案例分享》《激光可视化成像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探索》《基于无人设备的河道污染预防技术研究》为主题作了专题分享,涵盖智能巡检、监测预警、数字孪生、水库管理等多个领域。
其中,重庆比特数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其权介绍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平台以“四全”“四制(治)”“四预”“四管”为核心框架构建,以区(县)域为单元,创新构建“统筹方案编制、统一体系架构、全域数据共享、集成矩阵平台、闭环处置流程”的“五位一体”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体系,实现全区(县)水库运行管理“一盘棋”。平台有效支持了忠县全域、马耳坝水库、白石水库等水利部矩阵试点,试点成效显著,水库安全防御综合能力提升90%。
重庆市水利局河道处处长、重庆市水利学会理事长江东表示,本次交流会是落实数字重庆建设、推动水利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尤其正值全市备战“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更具现实意义。他强调,数字水利的发展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以数字技术赋能防汛减灾,充分运用数字孪生、AI算法等技术提升预报精度与调度效率,构建“全链条、闭环式”防汛数字体系,为关键期安全筑牢屏障;二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智能装备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联动,让数字技术从“纸上”走向“地上”;三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生态,推动政府、企业、院所的数据互通与标准共建,释放数字水利发展动能。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各项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协同创新的持续深化,重庆数字水利建设将迈向更高水平,为全国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重庆经验”,助力水利事业在数字时代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