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台风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数量多’了,而变得‘数量少但威力强’。”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平接受新民晚报专访时指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台风正呈现“矛盾式”趋势——生成频数略有减少,但强度显著增强,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给沿海城市带来更大威胁。
超级台风的破坏力加剧
数据显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每年约生成26个台风,其中一半左右影响我国沿海,7个左右登陆我国。然而,近年来台风生成数量呈下降趋势。2023年仅生成17个台风,为近几十年来次最少年;2025年第1号台风“蝴蝶”更是推迟2个月多才生成。但“量少”并不等于“威胁小”,超强台风的破坏力正在加剧。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以62米/秒的风速(17级以上)登陆海南文昌,成为秋季登陆我国最强台风,其超强台风状态维持了罕见的64小时。而2024年登陆上海的台风“贝碧嘉”同样以42米/秒的风速(14级)打破建国以来上海历史纪录。
“台风强度增强的背后,是海水温度升高和大气能量积累的‘双重加持’。”李永平解释说,气候变暖导致海洋吸收更多热量,为台风提供更强的“燃料”,使得台风在登陆时威力更大。研究显示,近年来袭击东亚的登陆台风强度已增强12%-15%。
台风可能带来极端暴雨
除了风力升级,台风带来的暴雨也更值得关注。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正是台风“烟花”远程影响引发的;2023年北京“7.31”洪灾,则由台风“杜苏芮”残余低压造成。这些极端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百年一遇”的标准。
“台风的‘水分’更足了。”李永平分析说,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加上台风路径西移北扩,我国东南部和华东沿海的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增多。以福建为例,近几十年来,出现极端强降水的台风个数和次数均呈上升趋势。
而在上海,过去平均每5到6年才会遭遇一次台风直接登陆。但是,2018年3个台风接连登陆上海,2024年又有2个台风来袭,登陆频率有增多的趋势。数据显示,近30年来,影响上海的强台风(指生命史达到的最大强度)年均频数达1.39个,呈明显上升趋势。
随着台风活动范围向北、向西扩张,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防台压力将长期存在。如何应对“更强”的台风?李永平提出,台风虽凶,但科学防御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未来需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防灾’,尤其要重视极端天气下的城市韧性建设。”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