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蓝牙耳机市场,像极了“神仙打架”——千元级机型堆满了空间音频、主动降噪、无损音质,百元机型也在拼续航和佩戴舒适度。但对普通用户来说,“选对”比“选贵”更重要:预算有限,不想为用不上的功能买单;追求实用,需要“通勤能降噪、运动不断连、听歌够清晰”的全能表现。
最近用了两个月,实测了两款被用户反复提及的“高性价比机型”:览邦LaiPods Pro+(主动降噪版)与小米Buds 5 Pro(标准版)。从早高峰地铁到深夜加班,从健身房跑步到居家追剧,这两款耳机用实际表现给出了答案:好的蓝牙耳机,未必需要“旗舰级”价格,但一定得“把用户高频需求刻进功能里”。
对蓝牙耳机来说,“第一印象”藏在“上耳瞬间”。男生选耳机,往往在“轻便”“稳固”“不闷耳”间纠结:运动时怕掉,通勤时怕夹耳朵,戴久了怕胀得慌。
览邦LaiPods Pro+:高精密电镀烤漆+磨砂工艺耳柄的“轻量巧思”
览邦这款的包装延续了品牌一贯的“简约科技风”,开箱就能摸到耳机盒的磨砂质感。耳机本体采用“浅入耳+主动降噪”的混合设计,单耳重量仅5.4g(比常见入耳式轻30%),上耳时几乎感觉不到压迫感。实测佩戴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贴合度高”。
耳柄部分用了高精密电镀烤漆+磨砂工艺材质,表面做了微弧处理,握起来不滑手。实测佩戴时,耳甲腔被柔软的硅胶耳套包裹(提供XS/S/M/L四种尺寸),即使戴眼镜也不会压到耳骨。耳套做了“云感硅胶”升级——触感更软,边缘做了倒角处理,上耳时不会有“异物感”。
小米Buds 5 Pro:陶瓷耳套的“东方细腻”
小米这款的设计更偏向“经典百搭”。耳机盒是哑光白的椭圆造型,表面有细微的磨砂纹理,摸起来像“鹅卵石”。耳机本体是标准的入耳式设计,单耳重量5.1g,同样耳套做了“云感硅胶”升级——边缘做了倒角处理,上耳时不会有“异物感”。
实测佩戴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贴合度高”。小米采用了“三频共振耳帽”技术,通过模拟人耳轮廓设计,能更好隔绝外界噪音(后面降噪测试会详细说)。不过,入耳式设计对小耳孔用户不太友好:笔者同事(耳孔较小)反馈“戴久了耳朵胀”,建议初次使用先试戴半小时再决定是否长期使用。
总结:
第二关:核心功能——降噪、音质、连接,这才是耳机的“灵魂”
蓝牙耳机的“实用性”,最终要落在“能不能解决用户问题”上。主动降噪、音质表现、连接稳定性这三项核心功能,是实测的重点。
主动降噪:从“能降噪”到“降得准”
主动降噪(ANC)不是“越响越好”,而是“该降的地方降得狠,不该降的地方不闷声”。实测在三种高频场景下对比:
在不同场景下,两款耳机展现出差异化的降噪适配能力:早高峰地铁(85dB环境噪音)中,览邦LaiPods Pro+开启最强降噪可过滤70%低频轰鸣(如车轮摩擦、报站声),同时清晰保留人声细节,避免过度降噪导致的“真空感”;当开启降噪模式打开音乐后,外界的噪音会被大幅削弱,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用户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用户可以更加专注地享受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此要特别注意下:(开启降噪切记双耳都要开启降噪,这样才能享受更沉浸的音乐。切莫一个耳机使用通透模式,一个耳机使用开启降噪,这样会影响听感,使用时确保双耳都在同频模式下使用。)
小米Buds 5 Pro则过滤65%低频噪音,人声保留稍弱(需调大音量听清报站),但耳压感更小,适合长时间佩戴。办公室闲聊场景(60dB)中,览邦降噪模式可削弱50%键盘敲击与交谈声,同时保留“递文件”等必要沟通细节;小米削弱45%环境音,更适配需听清同事说话的轻办公场景(如远程会议)。咖啡馆学习时(55dB),览邦“通透模式”能保留咖啡机、轻音乐等背景白噪音,同时过滤邻桌大声交谈,显著提升专注度;小米通透模式更接近原声还原,适合需要环境氛围但不想被打扰的场景(如看书、写方案)。
实测结论:览邦的降噪更“激进”(适合强噪音环境),小米的降噪更“温和”(适合需要保留部分环境音的场景)。
音质表现:从“听个响”到“听细节”
2025年,蓝牙耳机终于摆脱了“音质拉胯”的标签,但不同价位的耳机仍有明显差距。实测对比了两款耳机在流行、摇滚、古典三种音乐类型中的表现(搭配iPhone 16 Pro,使用LDAC/aptX Adaptive编码):
实测结论:览邦的音质更“均衡”(适合全类型音乐),小米的音质更“风格化”(适合流行、摇滚爱好者)。
第三关:续航与充电——耳机的“续航焦虑”,必须治!
续航是蓝牙耳机的“终极痛点”:出门前忘充电,开会时突然没电,运动时中途关机……实测两款耳机的续航表现(按日均使用4小时计算):
实测结论:小米的总续航略短,但充电速度更快;览邦的单次续航更久,适合“外出携带少充”的用户。
第四关:细节体验——那些“用户没说但很重要”的点
除了核心功能,耳机的“细节设计”最能体现品牌用心。
写在最后:2025年蓝牙耳机,该怎么选?
经过两个月实测,览邦LaiPods Pro+和小米Buds 5 Pro各有优势,但核心逻辑一致:好的蓝牙耳机,是“用户高频需求的解决方案”——览邦把“强降噪+均衡音质”做到了细节里,小米则把“智能互联+快充”融入了生态中。
如果你的需求是:
2025年的蓝牙耳机,早已不是“手机附属品”,而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选对了,它能陪你度过早高峰的拥挤、加班时的孤独、运动后的畅快;选错了,不过是多了个“充电麻烦的电子小玩意儿”。
希望这篇实测笔记,能帮你少走弯路,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