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著名科幻作家刘洋的最新科幻小说《裂缝》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这也是继《火星孤儿》《井中之城》后,刘洋的又一部长篇科幻作品。此前,《火星孤儿》《井中之城》分别获得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银奖、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因此,刘洋也成为国内最受关注、创作上较为稳健的青年作家之一。《裂缝》延续了刘洋一以贯之的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风格,在小说语言和叙事结构上大胆尝试,展现了全新的长篇风貌。
科幻小说还能这样写?
《裂缝》的开篇从一次离奇的爆炸写起,爆炸后闪电留下的裂缝状痕迹久久才从天空中消散,爆炸产生的深坑周围遍布着体积巨大、质量却极轻的岩石碎块……这一切不同寻常的超自然现象都引起了张霖的好奇。为了追寻真相,张霖的人生轨迹自此改变,更多离奇的事情接连发生……刘洋擅长将科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往往在诸多平凡普通的细节里密织出一条不同寻常的线索,并经由主人公的不断探索,终于在重重谜题、团团困惑中突然发现世界的真相。悬疑元素融进科幻小说中,不仅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在引人入胜中将深奥难懂的硬核科幻拆解明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相比此前的两部长篇,《裂缝》的叙述语言更加生活化,这不仅和故事发生的地点——成都及周边城市的人文环境相得益彰,而且极度贴合人物表达,尤其是在社会边缘小人物的塑造上,获得了极大成功。无论是艰难讨生活的瞎子一杭,还是濒临破产边缘的游乐场老板老胡,或是心智不全的“偷盗三人组”,他们的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不仅展现了川渝人民幽默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深刻触及了庸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心酸无奈。刘洋的科幻创作深入生活细节,建立在真实的生活之中,令读者极富代入感。
硬科幻新元素——分形结构
本书题名《裂缝》,这不同寻常的“裂缝”究竟是什么?随着主人公的不断探究,更多“裂缝”的物理特征出现,刘洋由此引入“分形结构”的概念。“分形”这一术语属几何范畴,通常理解,“分形结构”指的是由整体在某些方面相似的部分构成的图形结构,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如雪花、树木枝杈等都具有分形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从一个基础形态不断外延,最终形成繁复而无限的结构效果。
通过对“分形结构”的特性研究,本书最核心的设定出现了——时空裂缝带来的特殊分形结构,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物质的物理特性,尤其是时空裂缝造成的空间上连续、电磁却发生了阻断的设定,引发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随着研究人员对“裂缝”认识的深入,通过“时空裂缝”进入地球的二维外星生物逐渐浮现出来。由此引发了时空族与人类的一系列争端。
如此一步步揭开真相、推演技术,用极其严谨的数理逻辑来支撑超乎想象的科幻设定,极大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新概念、新技术、新现象都能够得到逻辑严密的解释,无论是设定内还是设定外的细节,都遵循严格的物理规律约束,小说家的科幻设定与现实的物理学、数学等基础科学完美结合,既不产生违和感,又达到了突破生活常识、刷新想象力的叙述效果,这是刘洋一以贯之的超群之处。
这种写法不仅让科幻设定落到实处,也从单一的设定奇观可以不算延伸到小说的各种生活细节之中。例如,小说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时空裂缝的物理特性之后,将这种特性运用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如依靠“时空裂缝”膨胀时不改变质量守恒定律来制造可用于航空领域的超轻金属材料,利用“时空裂缝”膨胀时不改变物质的物理属性来制造更加精密的仪器或零件等等。刘洋几乎在小说中全方位展现了一项新技术、新材料的发现及使用过程,在叙述中,不经意地多方位科普了一众深奥的物理知识。
大胆预言,细思极恐
在小说中,二维生命——时空族以时空为生命本体,当他们悄无声息潜入地球之后,为了迎接更多的族人,令自己更好地生活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他们开始从方方面面渗透进人类的生活。其中较为有趣的一项,便是人脑改造计划。由于人脑的分形维度过高,时空族寄生于人脑时会感到极度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现,沉迷短视频会让与奖赏和刺激相关的大脑纹状体区萎缩,在潜移默化中,给大脑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时间一久,人类的大脑神经连接数量减少,神经网络的分形维度也随之下降。于是时空族创建短视频公司,“专门上架那些被实验证实对大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视频,并花了大力气在全球各地营销和推广。”小说的这一设定紧密联系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读来令人细思极恐。
“一切对异类生命体的想象都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映射”,科幻小说对现实的映射往往更加直接也更具有前瞻性。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事物在当代总是层出不穷,然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实际上很难及时预见它们在不久的将来到底会改变我们什么。短视频如是,现下正火热的人工智能亦是如此。这也是科幻小说带给我们的警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