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28 日向塔斯社证实,俄总统普京已做好准备,愿在莫斯科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俄方此前发出的邀请依然有效,“一切取决于特朗普的决定”。这一表态距双方 8 月 15 日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会晤仅一个半月,标志着俄美高层互动持续推进,同时也将乌克兰危机等棘手议题的解决预期推向新节点。
资料图
此次俄方主动释放会晤意愿,源于安克雷奇会晤期间的公开邀约。当时双方会晤持续超 3 小时,围绕俄美关系改善与乌克兰危机解决方案展开深入讨论,虽未达成具体停火协议,但均认可对话的建设性意义。在会后联合记者会上,普京以英语主动提出 “下次在莫斯科”,特朗普当即回应 “这有可能发生”,为此次外交接力埋下伏笔。
从近期外交动态看,俄美正通过多层级互动营造对话氛围。9 月 25 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借联合国大会之机在纽约会晤,明确重申 “愿依托元首推动力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并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同意通过外交部门持续沟通。佩斯科夫此次表态,被视为将外长层级的共识向元首层级推进的关键一步,凸显俄方对高层直接对话的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会晤提议出台正值俄美在乌克兰问题上博弈加剧的敏感时期。特朗普近期突然转变对乌政策立场,从力促和谈转为宣称乌克兰 “有望赢回全部领土”,被解读为对俄施压的战术手段。而俄方则担忧美方扩大对乌军售可能引发冲突升级,拉夫罗夫在纽约会晤中明确表示 “乌方及欧洲延长冲突的政策不可接受”。在此背景下,元首会晤被外界寄予打破僵局的期待。
不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摇摆为会晤前景增添变数。分析指出,特朗普对乌立场的转变更多是应对欧洲盟友不满的权宜之计,其核心仍追求 “美国优先” 的战略安全与经济收益,既无与俄战略对抗的意愿,也缺乏重大妥协的政治条件。如何在对乌军售、经济制裁等议题上平衡对俄关系与美欧同盟,将成为特朗普决策是否赴会的关键考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崔洪建指出,俄美均认可需在元首层面推动问题解决,但双方在乌克兰危机根源认知、利益诉求上仍存在显著分歧,且美国受制于欧洲与乌克兰的压力,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若此次莫斯科会晤成行,双方或先聚焦恢复外交使团运作等基础性议题,为更复杂的谈判铺垫基础。
截至发稿,美国白宫尚未对俄方提议作出回应。随着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俄美高层能否通过莫斯科会晤实现 “破局”,将成为影响全球地缘政治走向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