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杨振宁:13岁曾对父母说日后要得诺贝尔奖,35岁成真
创始人
2025-10-18 19:21:19
0

10月18日,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回望杨振宁的一生,获得诺贝尔奖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他从十三岁起定下的目标、后来凭其天赋和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1935年,13岁的杨振宁读科普书《神秘的宇宙》后对父母说, 日后要得诺贝尔奖。

1957年,因“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以及由此导致有关基本粒子方面的许多发现”,35岁的杨振宁与31岁的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少年的“豪言”与求学路

杨振宁生前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官网有关杨振宁的介绍中,专门附了一份《杨振宁大事年表》(信息收录截至2022年)。

这份《杨振宁大事年表》中显示,1929 年,杨振宁七岁,其举家赴北平,居于清华院西院十九号。1935年,杨振宁13岁,读科普书《神秘的宇宙》后对父母说, 日后要得诺贝尔奖。父亲在其照片后题:“振宁似有异禀。”

关于这件事,2021年9月24日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推文《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中提到,杨振宁在清华园度过了难忘的8年少年时光。一天,偶然间杨振宁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宇宙深深吸引,回家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在杨振宁一张于1935年摄于清华园西院11号杨家院中的照片背后,其父、数学家杨武之写下了“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其伯瓌”的诗句。

杨振宁的照片及照片背后其父杨武之题字。 本文图均为 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图

这篇推文还提到了杨振宁进入西南联大学习物理的经过。

推文提到,“七七事变”之后,杨武之先是将妻儿送回了合肥老家,之后其全家又一路辗转到了昆明。1938年夏天,鉴于辗转流离到抗战大后方的中学生很多,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了一项措施:所有学生不需要高中毕业文凭,都可以按照“同等学力”报考大学。在昆华中学读书的杨振宁得知这一消息后,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以高中二年级的学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以第二名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化学系录取。但在准备入学考试时,他自修了高中物理,发现自己对物理更感兴趣,于是12月进入大学后转到了物理系。

也是从这里开始,杨振宁正式开启了物理学习研究之旅。

上述推文中提到:西南联大物理系规模不大,却俊彦云集、巨擘济济,被誉为“最接近国际水平、最有望启渥未来大师的摇篮”,系里的吴有训、赵忠尧都曾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吴大猷和王竹溪分别指导了杨振宁的学士、硕士论文,并引导他进入了对称性分析和统计力学两大研究领域,这也是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与前沿。杨振宁在后来的回忆中说自己很幸运,在这里及早地进入了这两个领域。

在西南联大,杨振宁的学术视野迅速拓展并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生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生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杨振宁说。

清华大学发布的另一篇文章《杨振宁与清华大学》中写道:1943年秋天,杨振宁先生参加了庚款留美考试,次年获得了硕士学位。1944年春,庚款留美放榜,杨振宁先生成为全国物理专业唯一被录取的留美生,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海外崭露头角与35岁实现年少目标

到芝加哥大学后,杨振宁很快就崭露头角。

《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一文中写道:来到享誉世界的芝加哥大学的杨振宁,迅速成为物理系同代研究生中的佼佼者。美籍德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伯格在《从π介子到夸克》一书中写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生老师’杨振宁,他来自战时困境中的中国,虽然只有24岁,可是已经熟悉了全部的近代物理。”

“我到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不到一个月,那时候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系有200多个研究生,(我)立刻就变成了研究生中物理学的知识最多的一个人,所有这些都是拜了我在西南联大七年学习的结果。”杨振宁自己回忆说。

1948年6月,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到1966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17年。

在普林斯顿,杨振宁迎来了他的学术黄金期:1954年,他与米尔斯合作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理论”,这使得杨振宁成为20世纪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的又一位写出奇妙的能量基本结构方程的理论物理学家,并于1994年获得了北美地区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鲍尔奖。颁奖词认为,这项工作足以和牛顿、麦克斯韦以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

此后,杨振宁又向另一个科研高峰攀登而去。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1957年,距杨振宁说“要得诺贝尔奖”23年后,35岁的杨振宁实现了年少时的目标——因“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以及由此导致有关基本粒子方面的许多发现”,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诺贝尔奖的颁奖现场,左起第一人为杨振宁,第二人为李政道。

对此,《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一文中写道:1957年的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成为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最为闪耀的一对年轻人。杨振宁在致辞中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开头。他提到了清华大学这所由于“庚子赔款”得以建立的学校和自己通过庚款留学项目赴美深造的经历。他说:“我为自己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感到骄傲,同样,我为能致力于作为人类文明一部分的、源出于西方的现代科学而感到自豪。我已献身于现代科学,并将竭诚工作,为之继续奋斗。”

该推文中还写道: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的确让全球华人为之振奋。1960年,杨振宁在巴西里约机场受到几百名华人的热烈欢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更是兴奋极了,他多次告诉杨振宁的弟弟妹妹,不要小看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深远意义,这件事至少使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界,打掉了自卑感,从心理上敢于同西方人一争短长了。

杨振宁清楚地意识到这个诺贝尔奖的荣誉超越了个人的意义,这也使得这位全世界公认的顶尖理论物理学家深切地感到自己流淌着与父辈相同的血液。他曾说过:“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的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原创 直... #热点周际赛# 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了家庭中的新宠。华为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领军者...
原创 麒... 为了普及原生鸿蒙(鸿蒙5.0),抢占更多的中端手机市场份额,华为nova系列今年开始计划一年两更,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