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送别杨振宁!翁帆带头脸色煞白鼻子通红,大儿子不见身影也无花篮
创始人
2025-10-27 22:20:58
0

在鲜花与翠柏环绕中,杨振宁先生静静长眠,身上铺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遗体正前方位置,夫人翁帆以及子女所敬献花篮的缎带上写着:“我们永远缅怀您”。

2025年10月24日上午9点,北京秋风凛冽。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外,一群身着素服的人从各个地方汇聚而来,队伍排得老长老长,一眼望不到尽头。他们手里拿着现场发的杨振宁生平纪念册,默默回顾着这位科学巨匠的百年历程。

哀乐婉转低吟,杨振宁先生静静地躺在由鲜花和翠柏簇拥的地方,身上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此人一生都在探寻真理、力求完美,如今在103岁的年纪,与世长辞。

在告别厅的正中央,悬挂着“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的横幅,横幅下方彩色遗像里的杨振宁,眼神睿智且温和,默默地注视着前来吊唁的朋友、同辈以及后辈学子。

众人缓缓靠近,朝着遗体郑重地弯腰行礼,翁帆双眼泛红,与前来悼念的宾客一一握手表达谢意。静谧的大厅中,唯有一句句“保重”和轻轻的抽泣声回荡。

从现场照片里能看到,身着一袭黑衣的翁帆站在亲属队伍的最前面,面容显得十分疲惫,脸色惨白且鼻头泛红,在一众亲属当中,她看上去最为哀伤。网友们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在灵堂的右边,站立着一排杨振宁先生的家人,他们针对前来哀悼的客人予以回礼。站在翁帆旁边的是一位佩戴眼镜的女士,依据她的发型、眼镜以及嘴角的动作来推断,此人正是杨振宁的小女儿杨又礼。

杨振宁和他的首任妻子杜致礼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分别为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以及女儿杨又礼。

三人于各自的领域均有所建树,杨光诺成了电脑工程师,杨光宇成了化学家,杨又礼则成了一名医生。

不过,在告别典礼现场,长子杨光诺并未露面。针对杨光诺未露面的缘由,网友推测或许是他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抵达现场。

1951年,杨光诺呱呱坠地,现在他已然74岁。他成长的那段时期,刚好是计算机科学开始兴起的时候。在父亲开明态度的鼓励下,他投身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计算机工程师。

尽管杨振宁的长子未到场,但其孙辈有很多人前来。告别仪式开场时,有一位孙辈负责捧着杨振宁先生的遗像,这一细节体现出这个科学家族对长辈的敬重与缅怀。

杨振宁在子女教育方面,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慢养”理念以及尊重个体差异的智慧。他曾透露,自己曾试着给孩子们讲授等差级数等数学知识,还笑着说一年之后孩子们就把这些知识全忘了。

他既没有因此感到失落,也没有强行要求,反而深切领悟到每个孩子都具备独一无二的天性和兴趣。

翁帆和杨振宁的缘分起始于1995年,那时汕头大学举办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大会,杨振宁和原配妻子杜致礼受到邀请前来参会。翁帆彼时还是英语系刚入学的大一学生,承担起接待杨振宁夫妇的工作。

2003年,杜致礼女士离世后,翁帆给杨振宁写了一封慰问函。

这封满含善意的信函让两人重新建立了联系。借助书信往来与电话沟通,两人在精神领域渐渐拉近了距离。

2004年12月24日,28岁的翁帆和82岁的杨振宁办理了结婚登记,这桩年龄差距达54岁的婚姻立刻成了舆论关注的中心。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质疑,杨振宁曾饱含深情地表示翁帆是“上天赐予他的最后一份馈赠”。

结婚之后的日子里,处处洋溢着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相互支持的温情。翁帆把自己的生活步调调适到和杨振宁一致,用心周到地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杨振宁同样对翁帆关怀有加,当她身体不舒服时会亲自照顾。

二人不只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学术之路上的并肩前行者。他们携手编译了《曙光集》《晨曦集》等书籍,还曾一同翻译北京冬奥会宣传歌曲。

翁帆于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历史博士学位时,杨振宁对她予以了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

杨振宁的身体向来十分康健。据他的友人透露,他在2025年9月病重垂危,进入医院以后,便再未出院。

他的生命力极为坚韧,9月时,医院发出了一次病危通知,那时众人都觉得他挺不过去了,然而在翁帆的支持下,他成功熬过了这一关。

在杨振宁生命垂危之际,翁帆在小白板上写下前来探访之人的姓名,然后拿给杨老先生看。彼时,杨老先生动了动手指,做出OK的手势,以此向朋友们表达问候。

杨振宁103周岁生日那天是10月1日,朋友们都盼着他能安然度过。那时,清华大学还在病房为他举办了一场生日派对。生日过后,杨老恢复了清醒,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朋友们皆欣喜不已。

然而,谁都未曾料到,在10月18日这天,杨振宁教授还是离开了人世。

杨振宁离世后的第二天,翁帆借助《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悼念亡夫,感叹“能得到他多年相伴,我是多么幸运”!

她于文章里写道:“他这一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以及人类进步呈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杨振宁先生的一辈子,都在以科学贡献国家。他曾是抗战时期于西南联大物理课堂崭露头角的青年,后来成为最早登上诺贝尔奖颁奖台的中国人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回国探访引发众多华人学者访华热潮,直至年逾八旬登上清华的讲台给大一新生讲课。

杨振宁曾把自己的人生比作“一个圆”。在这个“圆”中,有迎着光芒前行、得偿所愿的时刻,有怀揣理想付出奉献、坚韧不拔的经历,最终汇聚成了跨越世纪的波澜壮阔人生。

杨振宁的学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声音几度哽咽着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为挂念的依旧是我们的科研项目。杨先生是一位纯粹的科研人员,也是一位矢志不渝的爱国人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表示,先生心底最大的期盼便是祖国科技能够位居世界前沿,我们必定会牢记其教导,助力他的心愿尽早成真。

几位学生在送别仪式上缓缓举起一条黑白相间、写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八个大字的横幅,面向杨振宁先生长眠之处。这八个字,恰恰是先生一生所追求的境界。

在八宝山的瑟瑟秋风中,送别队伍里有位父亲轻声对身旁的孩子说:“这位爷爷以毕生经历让我们明白,知识能够改变世界,而热爱足以跨越时空。”

杨振宁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落下帷幕,然而他的精神依旧传承。从对宇称不守恒观念的革新,到为规范场论奠定基础,他用一生诠释了:科学虽无国界限制,但科学家怀有对祖国的深情;探索之路没有尽头,可最初的信念必须坚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苹... 有不少朋友疑惑苹果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有什么区别?该选择哪一款更好?各自...
2025年值得入手的2款智能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无论是健康监测、信息提醒,还是时尚搭配...
2024年OPPO手机全攻略:... 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更是我们记录生活、享受娱乐、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伙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O...
原创 2... 从去年华为用上了麒麟芯片开始,华为的市场份额就蹭蹭的往上涨,当时抢购的人特别多,一时间还买不到现货,...
第五轮学科评估对比:西安交大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可圈可点,新晋的3个A+学科:机械工程、...
vivo手机5g开关在哪里打开 vivo手机5G开关的打开方式可能因手机型号、系统版本及运营商网络支持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
解决FaceTime无法使用的... FaceTim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视频通话应用,广泛应用于iPhone、iPad和Mac等设备上。...
steam官网无法访问?这个办... 对于广大游戏爱好者而言,Steam平台无疑是获取最新游戏资讯、购买游戏、与全球玩家互动的重要阵地。然...
原创 直... #热点周际赛# 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了家庭中的新宠。华为作为智能穿戴领域的领军者...
原创 麒... 为了普及原生鸿蒙(鸿蒙5.0),抢占更多的中端手机市场份额,华为nova系列今年开始计划一年两更,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