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很重要。往小了说,一项技术,若只能待在实验室,既是浪费也是遗憾;往大了说,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科技创新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然而,如何“玩转”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金”,却难倒了不少英雄好汉。
11月6日,湖南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专板开板,它将作为湖南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港”与“加速器”,加速推动我省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为何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板?
湖南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成果转化专板的设立,实乃时也、势也。
从政策层面看,科技成果转化专板是我省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关精神,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重要抓手。
更多的是现实有需要。开板仪式现场,中南大学原副校长、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科朝、湖南医科医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肖盼盼作专题分享。侃财君大致作了下梳理,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大体要过“三关”。
第一关是“水土不服关”,即科研团队往往聚焦技术指标突破,却忽略了市场实际需求。有数据显示,近七成失败的转化项目,都存在“技术先进但不实用”的问题。
第二关是“资金短缺、资源匮乏”,现场一家新材料企业负责人告诉侃财君,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产品,需要经过中试、模具开发、生产线搭建等多个环节,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前期研发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后续转化资金的“断档”让不少好项目胎死腹中。
第三关则是“懂技术的不懂市场,懂市场的不懂技术”的沟通壁垒。换句话说,学者专注于科学原理知识,却忽视应用;工匠掌握操作指令知识,却缺乏科学指导,“两张皮”的状态最终导致被“卡脖子”。
难题虽多,但破局之路已在探索中逐渐清晰。周科朝说,产业作为出题人,高校/研究机构等作为答题人,产业同时作为阅卷人,形成闭环。这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专板,就是促进这一闭环形成的桥梁与纽带。
哪些企业将成为服务对象?
近年来,我省一直在发力建设健康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塔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湖南股交所规模逐年增长。近2000家企业,根据企业成长期不同,分为了成长孵化层、融资规范层、上市培育层。
为了更精准孵化和培育挂牌企业,股交所还依据企业属性、发展情况等,设立了标准板、优选板、科技创新专板、专精特新专板、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以及新“上线”科技成果转化专板。
据介绍,科技成果转化专板不设财务指标门槛,重点关注企业的科技属性、成果转化潜力与产业带动能力,重点吸纳具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中小企业,与科技创新专板形成差异化的运营模式。
具体来看32家首批入板企业,“成色”亮眼。
产学研紧密结合。核心技术或来源于自主研发,或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如春光九汇的中药超微配方颗粒技术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与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奥科技依托中南大学的电磁超材料技术等。
科技创新特色鲜明。待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多家企业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并承担国家或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实力得到了市场和专业机构的验证。
区域创新活力凸显。入板企业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覆盖长沙、湘潭、株洲、郴州、岳阳等市州及重点产业园区。
将提供怎样的支撑和服务
主营中药研发制造的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是此次入板企业之一。公司向来重视科研创新,先后获得15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及大奖,其中“中药超微粉体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湖南中药界在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的空白。
“我们的技术虽然获得了国奖,但还有很多深化研究的空间,后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春光九汇董事长沈帆顺坦言,挂牌股交所科技成果转化专板,能够打通更多融资渠道,为后续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公司目前正在发力药食同源系列新产品,希望借此整合更多的资源、人才,引导和开拓市场新消费需求。
资金、资源也是湖南西奥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超的需求,同时他也笃定挂牌股交所,对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会有很大提升,无论是客户还是市场,都会更认可和接受一家信息公开、透明运作的企业。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专板运营单位,湖南股交所将通过政策适配、确权托管、定价撮合、接续融资、生态赋能等核心功能,为专板企业提供报价展示与转让服务、产业对接与转化应用服务、融资对接与综合金融服务、科技与政策赋能服务等。
具体来看,在融资对接上,将加强与投融资路演平台合作,为企业提供专场融资路演,促成直接融资达成;积极向“金芙蓉”系列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推荐入板企业;同时联合银行等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等。
在资源整合方面,专板将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精准链接科研成果产业上下游,形成“科技突破-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产业对接上,搭建产业链资源对接和信息发布平台,为入板企业推送、撮合潜在合作对象;组织产业链、产学研对接活动,深度链接省内外知名上市公司等产业链资源。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