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广东奥体中心”)举行。开幕式上,人形机器人奏响千年青铜礼乐,电子烟花木棉绚丽绽放惊艳全网,电光水雾点燃“科技火焰”,这场最燃、最岭南、最温情、最有科技感的视听盛宴,令现场观众热血沸腾,叹为观止。
当欢呼声在开幕式上响起,当千万个镜头记录同一个精彩瞬间,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经历一场数字革命。
能“思考”的“智慧大脑”
2001年,为承办第九届全运会,广东奥体中心在广州惊艳亮相。这座场馆从建设之初便承载着广州跨世纪的发展雄心,并一举创下多项全国之“最”:其建设速度冠绝全国,规模体量国内最大,独特的“缎带”式设计理念超前,更配备了全国最先进的电子田径计分系统与显示效果最佳的电子显示屏,载誉无数。
二十四年后,广东奥体中心“上新”,成为十五运会的开幕式场馆。改造后的广东奥体中心在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通过搭建智慧场馆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广东奥体中心将所有的管理场景都集成“搬”到赛事运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构建起全场景智慧管理体系,同时在物联感知、通信保障、安全智能控制等方面都有专门的支撑体系,实时监测馆内设备设施,及时排除故障,全方位保障场馆顺利运行。
数字化不仅让管理更高效,也让每位观众通过手机就能享受到各种便利。如何在数万个相同座位中锁定你的专属位置?这曾是每个观众都要面对的“迷宫挑战”。但现在,答案就藏在“全运广州”小程序里。这是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轻量级地图引擎,支持建筑3D全景外观、室内地图与室外地图的无缝切换。在赛事举办期间,上微信搜“全运广州”小程序,点击“场馆导航”选项,选择自己所在的场馆,就能体验精准到米级的室内导航,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或洗手间,弥补了在大型建筑物内导航“最后一百米”的空白。
在传统大型赛事中,志愿者人力时常面临缺口。而本届十五运会创新引入了AI“队友”——由趣丸科技打造的数字人志愿者。它化身永不疲倦的“智能生命体”,入驻“全运广州”小程序,不仅能精准响应各类赛事问询,更能感知用户情绪、给予贴心安抚,提供24小时在线的全天候服务。
现场观赛不过瘾?AI助力全场景互动体验。广东移动推出“元宇宙云上全运村”,打破观赛时空的界限。无论身处何地,观众都能实现从单向观看到沉浸式互动的体验。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赛事的可观性,更通过虚拟现实的体验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现场的激情与氛围。
会“呼吸”的钢铁巨兽
当广东奥体中心以数字技术构建“智慧大脑”,深圳市体育中心,则以硬核科技重塑“钢铁骨骼”。深圳市体育中心建于1985年,是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此次全运会将承办足球、射箭、羽毛球、飞镖四大项目赛事。为了迎接全运会,深圳市体育中心在硬件改造、通讯连接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全新升级。
深圳市体育中心建造之初采用的屋顶系统整体顶升施工工艺就曾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也承载了无数深圳市民的运动记忆。2020年,深圳市体育中心为承办十五运会启动升级改造,形成包含专业足球场、综合体育馆等设施的复合型城市体育综合体。科技赋能,让这座场馆焕发新生。
“我们体育馆配备了可开合屋盖、可移动斗屏和伸缩座椅,能快速实现羽毛球、篮球、网球、体操等16种高规格赛事的功能转换。”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专家吕佩蕾说。
改造后,深圳市体育中心主馆是全球首个开合屋盖与移动式中央智能屏相结合的综合性体育馆,共1.6万个座席,负一层的副馆共2500个座席。改造后的活动屋盖由两个对称的结构单元构成,可以根据功能需求与天气情况进行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转换,驱动系统可在-10℃—40°C的温度区间内正常运行,建筑形态可在全开形态、半开半合形态、闭合形态中转换,打破了传统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界限,满足全天候的使用需求。
此次改造后,综合体育馆所有座席中有2864座为可折叠座椅,可根据不同比赛需求,调整场地大小和配置。这为单一场馆承办篮球、网球、羽毛球、体操等 16种高规格赛事提供了可能。球场木地板下方还创新性地预埋了制冰管道系统,在需要时可快速转换为冰场使用,充分体现了深圳体育馆多功能、高效率的现代化场馆特点。
体育场原本是带跑道的综合性体育场,在此次保护性重建中保留了外围的72根结构柱与环梁,将场内跑道移除,使观众容量从3.2万座提升至4.5万座,还采用了曾获得德国红点奖的人体工学镂空座椅。场内草坪为天然草与人造草纤维混合草坪,并配备智能温控系统保证草坪状态最佳,场馆外副场及连廊设置有智慧化跑道。场内同时设置4块高清大屏,可满足观众多视角观赛需求。
升级后,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成为深圳首个国际A类赛事专业足球场,并可兼顾赛演需求。2025年3月,深圳市体育中心成为深圳新鹏城足球俱乐部中超主场,2025年5月还举办了玛丽亚·凯莉演唱会。在比赛播出方面,本次赛事中体育馆采用了360度自由视角观赛技术,使观众可以多角度欣赏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针对观演时手机无信号的常见痛点,深圳市体育中心的改造升级还贴心考虑到了观众的社交分享需求。吕佩蕾表示,“深圳市体育中心是配置比较高、解决能力比较强的。这里配置了1000多个5g天线,覆盖地下停车场、图书馆、广场,并补充了WiFi6的点位,可以保证赛时每个人可以边看比赛边发朋友圈。”
从千年商都广州到创新之都深圳,十五运会的场馆建设深度融合了数字孪生、智能屋盖等前沿科技,生动诠释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这些场馆既是汗水与荣耀交织的赛场,也是城市历史的记忆载体,更是展现湾区创新力量的科技之窗。一个更聪明、更绿色、更懂你的体育未来,正在岭南大地生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