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亚琼 实习生 易安迪
“这枚比指甲盖还小的传感器,分布着上百个传感点,能感知到如羽毛轻拂般的微压力。”“这款‘电子鼻’不仅能让机器人识别气体成分,还能用于食品质检。”11月20日,2025传感器大会召开前夕,一支由40余名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组成的媒体探访团,走进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科技”),在产品展厅和生产车间的沉浸式体验中,亲身感受传感器“感知万物”的科技魔力。
从“电子皮肤”到“嗅探大师”,创新产品锚定前沿赛道
作为国内传感器产业的龙头企业,汉威科技的产品展厅成为探访的首站。从一枚小小的传感器到整机装备,再到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清晰呈现。
在具身智能感知传感器展区,柔性触觉传感器备受关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枚仅有指甲盖大小的‘电子皮肤’,集成了上百个传感点,即使反复弯曲100万次仍能正常工作。它就像为机器人装上了人类的指尖神经,连一根羽毛拂过都能被精准感知。”目前,汉威科技自主研发的弹性传感动作捕捉服与柔弹性传感器已向多家企业供货。这些被誉为机器人“神经末梢”的产品,为机器人提供触觉、力控与平衡感知,是执行精细动作的关键,也标志着汉威正从传统优势领域迈向人形机器人等前沿赛道。
一旁的“电子鼻嗅觉传感器”同样引来阵阵赞叹。这款“嗅探大师”能够帮助机器人快速识别多种气体,不仅可用于工业巡检检测有害气体,还能在食品质检中分辨食材新鲜度,甚至助力疾病识别。
从“神经末梢”到“城市大脑”,智慧系统实现全程闭环
从“神经末梢”到“城市大脑”,传感器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汉威科技通过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以实际案例给出了生动答案。
在北方一省级城市,汉威科技搭建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已成功接入超300万个智能设备,其中90%为汉威自研。这些遍布城市的终端设备实时监测每一户的用气安全。一旦发现泄漏等风险,系统能在瞬间完成从预警、工单下达到应急处置的全流程,大幅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如果把智慧城市比作一个精密的生命体,传感器就是感知一切的‘神经末梢’。”汉威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汉威研究院院长杨承霖介绍,“它们收集的数据通过边缘计算和物联网平台进行处理与决策,最终构成能够自主感知、智能决策的‘城市大脑’。”
据了解,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位居国内第一,产销量全球第二,稳居气体传感器龙头地位。目前,汉威科技已掌握包括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红外、PID、激光、柔弹性、超声波等在内的17个系列、300多种传感器产品,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此外,汉威还垂直整合了光电传感产业链,形成了从晶圆、芯片、激光器,到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再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