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怎么样?锰基锂离子半固态
MG4安芯版对比竞品优劣势?
量产半固态电池车型名爵MG4半固态安芯版已经上市,9.98万元的限时价格到底划算吗?相比同价位的小车,性价比、动力与配置、安全与空间、城市通勤等方面到底有何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预算与性价比
对于小车来说,一般家庭预算都在10万以内,MG也将这款新技术车型的限时价格定在了10万以内,限时9.98万元,纵观MG4全系车型,价格区间从6.58万元起步,而这款新车其实就是顶配版本,价格与入门款差异大。
这削弱了整体的竞争力,比如竞争对手“某安UT和某愿”,价格区间与MG4接近,但主销的版本价格大约在7-8万,UT 420智豪版落地价约7.3万元,而MG4固态电池版的落地价超过了10万,奔着更高阶的车型而去,对于两厢小车来说,超过10万让人难以接受。
动力与电池
MG4半固态安芯版搭载了由上汽与清陶能源共同开发的53.95度电池,这是一项新技术,采用锰基锂离子半固态,核心是氧化物与聚合物复合涂层,将液态电解液的含量降至5%以下,从根本上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
半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更高,通过减少液态电解液并引入部分固态电解质,能够将能量密度提升到300 Wh/kg左右,高于“某安UT和某愿”的磷酸铁锂电池,对于小车来说,能量密度更高意味着容量更大,53.95度的电池比“某安UT”的44.1度电池续航更长,CLTC续航为530公里,而后者为420公里。
同时,固态介质的加入也带来了更好的热稳定性,在安全性方面优于纯液态电池,并支持更高的充放电倍率,快充时间20分钟,MG4半固态版搭载前置单电机,功率120kw,高于“某安UT”的100kw。
然而,半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仍然偏高,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固液界面的稳定性与量产一致性仍是难点,技术成熟度也尚未达到完全稳定的阶段,属于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方案,如果购买苏州清陶动力为MG4提供的电池,就要做第一批“小白鼠”。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更成熟,更低。由于材料体系不含钴、镍,原料成本更可控,而生产工艺也更成熟,“某安UT”的供应商因湃电池/孚能科技也更可靠。
安全与空间
在车身结构安全方面,MG采CT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使用了78%的高强度钢,但在结构特点上并没有突出的新技术,比如对手“某安UT”使用了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在侧面撞击中,车舱的完整度更高,UT的防撞梁采用3.5mm双层铝合金材质,吸能效率比MG4的钢材更佳,当然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部分。
空间表现上,MG4的长宽高分别为4395×1842×1551mm,轴距2750mm,其中轴距和对手“某安UT”一模一样,车身稍长,但整车更窄,这意味着乘员的肩部空间不如UT,但MG4后备箱空间更大,满载时471L,比“某安UT”多了31L。
不过在座舱智能上,MG4更胜一筹,采用基于8155芯片的车机,与OPPO合作打造,核心是一块15.6英寸的屏幕,UT也有类似的智能车机,但芯片算力较低。
城市通勤操控
对于城市通勤的小车而言,日常行驶的路况也不简单,除了应对减速带,还会遇上修路或者改道的情况,考验悬挂的结构和调教,MG4半固态版采用了这个价位常见的麦弗逊+扭力梁的结构,前部为单层冲压钢板麦弗逊,采用前置前驱的方案,主要考虑成本控制。
而对比同价位的车型,比如“某愿”,已经用上了麦弗逊+多连杆的全独立组合,加上后置后驱的电机,前轴被释放,全部用来转向,操控更灵活,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多连杆可以吸收更多的震动,坐着更舒适。
选车侦探观点:整体来看,MG4半固态电池版本又优点也有缺点,首先半固态电池理论上更安全,容量大续航长,充电速度更快,但另一方面,对于注重价格的消费者来说,需要付出多几万的成本,落地价超过了10万元,在空间和座舱智能上,MG4也有优势,但悬挂并不是同级领先,采用扭力梁半独立悬挂,乘坐舒适度不如“某愿”的多连杆独立悬挂。如果想要更多的驾驶感受对比,可以去试驾感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