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场景刷脸合规系列调查报道·快递网点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今年6月正式施行,确立了“目的明确、最小必要、严格保护”的人脸信息处理核心准则,并严禁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民生场景,人脸识别管理方面合规吗?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民生场景刷脸合规系列调查”,接市民意见后,分场景体验测评,提示漏洞或违规点,助力人脸信息安全保护。
第二期场景聚焦快递驿站、智能快递柜等快递末端网点,调查发现,丰巢、EMS首次线上寄件强制“刷脸”实名认证,部分快递驿站网点自助取件出库默认要“拍脸存档”。快递行业在推进智能化、无人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规范使用场景、合规保护人脸等个人信息安全呢?
“想在快递柜寄件,非要先在小程序上进行人脸识别,我都上传身份证信息了,还有必要‘刷脸’吗?”近日,有市民向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反映其在智能快递柜寄件时遭遇强制人脸识别的问题。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随即体验了15个快递服务小程序的线上实名认证流程,同时线下走访30余家快递末端网点。结果发现,丰巢、EMS首次线上寄件实名认证流程将人脸识别作为强制环节,无替代方式。而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已明确禁止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身份验证方式。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菜鸟驿站等的部分网点在自助取件时,设备会默认同时将人脸拍摄记录存档。
线上寄件:丰巢、EMS线上实名认证必须“刷脸”
根据《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国实行快递寄递实名制,快递服务企业需查验寄件人身份。7月2日至7月5日,南都研究员以寄件人身份进入首次寄件实名认证流程,对15个较为常用的快递服务微信小程序进行实测。
结果显示,圆通、申通、极兔等大部分的快递服务小程序,通过准确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或是拍摄上传身份证照片,即可完成实名认证。中通、韵达、京东等快递服务公司支持多种实名认证方式,如人脸识别认证、授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绑定银行卡认证等。此外,极兔速递等快递服务小程序提示,“若不便(线上)登记,可在业务员上门揽件时配合出示身份证”。顺丰速运则将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证实名的辅助手段,提示“若身份证信息无法准确识别,可使用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在认证成功后“本人寄件时仅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码,无需再次采集”。
相比之前,丰巢、EMS的线上实名认证流程就比较“特立独行”,它们将人脸识别作为强制环节,即在填写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或是拍摄上传个人身份证照片后,寄件人仍必须“刷脸”才能完成实名认证,无法跳过或选择其它认证方式。
EMS小程序实名认证必须进行人脸识别。
丰巢小程序实名认证必须进行人脸识别。
而这明显有悖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
线下取件:部分快递驿站自助取件要“拍脸存档”
那么线下在快递网点寄件、取件,需要“刷脸”吗?南都同时对广州越秀、天河、荔湾、海珠等区共30余个快递驿站进行随机走访体验。
结果发现,取件环节,部分快递网点的做法引发疑虑——在进行自助取件出库时,设备会同时将人脸进行拍摄记录存档。
部分快递网点自助取件设备默认“拍脸存档”。
比如,7月3日下午,南都研究员在天河区石牌龙口东路的一家菜鸟驿站体验发现,自助取件设备上设有两个摄像头,在取件时,一个摄像头朝下扫描包裹上的条码,另一个则正对取件人自动进行拍摄,在设备屏幕右下角可看到取件人的实时人脸视频画面,但设备周围并没有相关标识提示会拍摄人脸。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越秀区共和大街的一家兔喜生活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里,南都发现,店内的自助取件设备屏幕左上角处有小框实时显示取件人的人脸,同时有一行小字“出库成功自动拍照”。缺乏清晰、显著的独立标识告知用户正在进行人脸信息采集。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并实施严格保护措施。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快递驿站网点的自助取件设备仅设有一个摄像头,扫描条形码即可正常出库,还有网点的设备关闭了自带的人脸拍摄功能,同样不影响自助出库。部分快递驿站自助取件的同时“拍脸存档”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
此外,上述《办法》强调,在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依法合理确定人脸信息采集区域,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本次调查中,部分默认采集人脸信息的网点,在告知环节存在明显缺失。
相比而言,线下快递网点在寄件环节普遍合规:用户在线上完成实名认证并下单后,线下寄件仅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码,无需额外进行人脸识别。
监控告知:部分网点图像采集标识缺失或不显著
此外,南都研究员在线下走访时还注意到,当前,快递末端网点设置多个监控摄像头是“标配”,但图像采集提示标识缺失、不够显著或被遮挡的情况较为普遍。
比如,越秀区共和大街的一家兔喜生活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在进门右手边墙上贴有“监控提醒”标识,但被快递柜上的包裹及杂物遮挡,用户难以发现。
越秀区共和大街一快递驿站监控提醒标识被杂物遮挡。
丰巢则一般在柜机左右两侧顶部及操作屏幕正上方各设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其柜身无张贴图像采集提示标识,仅在操作屏幕的右上角显示“您已进入24小时视频采集区域”,字体较小,不容易注意。位于福今路丰巢柜旁的递管家移动快递柜同样设有3个监控摄像头,但用户只有点击操作屏幕上的“取快递”选项,才会看到屏幕下方出现一行小字,提示“本次取件将对您进行拍照,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与此对比,也有快递网点的图像采集告知效果较佳,通常设置有多个图像采集提示标识,门口张贴清晰可见的“您已进入24h视频监控区域”的温馨提示,同时在店内墙上监控摄像头旁对应贴有标识,便于用户清楚了解自身处在被采集人脸信息的状态下。
今年4月起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要求,应当按照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的要求,合理确定图像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角度和采集范围,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邮政行业标准《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要求》(YZ/T 0189-2023)也明确,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唐静怡 袁炯贤 李伟锋 麦洁莹 梁雅媛
实习生 陈金婷 乔彦申
设计:何欣 林泳希